传承发展中的文化基因——记电气本科生第五党支部西溪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

发布日期:2017-11-30来源:bwin必赢唯一官网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量:402

20171126日,电气本科生第五党支部一行八名同学前往西溪开展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地调研。作为党支部“从民族基因走向文化自信”立项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带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关切开始了这一次的实践调研活动。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访了蒋村柿子和龙舟制作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中,不仅包含火柿映波和龙舟展厅两个景点,还专门围绕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精彩丰富的西溪湿地洪园火柿节和西溪湿地洪园龙舟节,以期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切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西溪印象城的亲子文化展。我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恰好在今天的亲子文化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由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组织的非遗展区。展区中包括了西溪花篮编织、萧山过江布等众多内容。其中,最幸运的是我们得以采访到了杭州天竺筷的第五代继承人王连道。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天竺筷的起源和发展、筷子“快乐”、“快速”的寓意,以及新时期天竺筷所代表的环保健康生活理念、天竺筷工艺品的改良和发展。王连道先生谈及为什么要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说到,在他看来传承非遗的原因十分简单,一来老祖宗传下来的美好的物件他实在不忍让它消失;二来每件非遗都有它自身的文化底蕴,就像天竺筷对他而言是一生的热爱,更是一生的信仰。

最后一站,我们前往蒋村柿子制作技艺的代表人物邵师傅的家中。不同于天竺筷,蒋村柿子作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政府部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年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专门前往邵师傅的家中,针对蒋村柿子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对相关的保护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和安排。在非遗申请工作结束后,也曾多次回访邵师傅,咨询其中的细节,还在今年十月邀请邵师傅参加了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的火柿节,让更多的人感受火柿的美好之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需要的是技艺传承人、社会大众和政府部门三方的通力合作,非遗保护事业作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的的确确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0171126

/董萌苇  /董萌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