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杭州,阳光早已热情得让人脸红。春风有意,转眼间给西湖换上了美艳的新衣。2017年4月23日,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团支部的小伙伴们,踩着单车,准备开始期盼已久的春季主题团日活动。本次团日活动的主题是“探访党的历史名人故居,学习先辈红色青春风采”,团支委在前期通过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精心选定了三处名人故居作为这次学习活动的目的地。它们分别是位于下城区耶稣堂弄3号的司徒雷登故居,位于上城区南山路212号的潘天寿纪念馆,以及位于西湖区杨公堤10号花港观鱼蒋庄内的马一浮纪念馆。
早晨10点,参与活动的团员青年们从浙大玉泉正门出发,踩着各自准备好的单车,向第一个目的地司徒雷登的故居进发。
在本次团日活动前,团支委要求团员青年分小组,分别对即将参观学习的三位名人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学习,便于参观时,作为现场讲解,帮助其他团员同学更容易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先辈们的生平和风采。
在抵达司徒雷登的故居后,由徐银同学所在的小组成员们,对司徒雷登先生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讲解。在司徒雷登的故居,有大量的文献展板和实物材料,这些材料使得参观的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这位外国友人一生了不起的经历和成就,以及他与杭州不解的情缘。在进行了一番参观学习和热烈讨论后,每位团员同学的脑海里,或多或少都留下了这位先辈的风采。
骑行在阳光斑驳的南山路上,穿梭于兴致盎然的游人间,一群朝气蓬勃的博士生又来到了潘天寿纪念馆。学习潘天寿,最主要的是学习这位国画大师立足传统,又力求创新、不拘泥重复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博士生的科研工作和学术创新中,也十分重要。一行人抵达潘天寿纪念馆后,张晓濛同学所在的小组成员们,为我们讲述了潘天寿大师的生平历程。成才之路是艰辛的,成为一代大师更是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刻苦努力。在学习了潘天寿的生平和画作生涯的跌宕起伏后,不少团员同学表示,这种踏实向前,不断寻求突破和力求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博士生需要认真学习的。徜徉于大师的绘画作品间,每幅画作都令人惊叹和折服,向人们展示的,除了其美幻精妙,更多的是潘天寿大师立足传统,不懈创新的大师精神。
从潘天寿纪念馆出发,我们一行人骑行最后抵达了位于花港观鱼内的马一浮纪念馆。这位国学大师与浙大有着不解情缘,他是浙大校歌的词作者,曾任浙大教授,更重要的是,他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抵达马一浮纪念馆后,林志涛同学所在的小组成员们,为我们讲解了马一浮大师生平的传奇历程。每位团员同学都被这位大师的风采深深折服。
先辈们的风采总是充满传奇色彩,令学习参观的我们既感到震撼,又感到遥不可及。但先辈们的精神,却可以始终指导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通过这样的骑行与参观学习活动,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团支部的同学们不但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体会和感悟了先辈们的精神与风采,在思想和精神层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还借此机会在这样春光明媚的杭州四月天里,走出实验室,拥抱大自然,锻炼了身体,释放了压力,为未来更努力的科研学习工作做好了身心上的准备。
(文/仇悦,图/杨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