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唯一官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90年的演变、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学风。专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从事电力系统和电机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研制开发、试验分析,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培养模式,在推进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工作中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
优化学科布局,促进本科教学
bwin必赢唯一官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为 “电气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先后列入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四个年级共有全日制本科生722人。
专业注重人才培养,适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合理学科布局、优化学科配置,促进本科教学发展。近年来专业获国家精品课程3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2007年“电气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被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009年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0年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被评为浙江省实验示范教学中心。2014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同时,专业凝心聚力,整合优势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承担了大量国家“973 计划”项目、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点项目等纵向与横向项目。年科研经费五千万元以上,保持了国内同类大学中前列的水平。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各1项,2012年获省级一等奖1项,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2014年获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 IEEE TIE、IEEE PE、IEEE TIA、IEEE Magn等国际著名 SCI 期刊发表论文4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0多项。与全国多家企业开展了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合作,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工业、电力系统行业产品研制中得到了应用。
改进培养方案,助力人才培养
专业顺时而动,在我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课程设置坚持学校提出的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宽专交、精深通”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同时专业建立了制度化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评价机制,定期向用人单位调研,了解人才需求和对浙大毕业生的反馈,及时改进培养计划;还定期邀请企业专家结合实际用人需求,就培养方案修改提出针对性建议。
专业在深刻理解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各个模块的课程。为方便学生了解培养方案,优化课程选择,专业每年会举办宣讲会进行介绍,班主任也会定期组织班会,解答同学在选课方面的疑惑。此外,还建立了全员专业导师制,每位本科生都配有专业导师。导师指导学生根据未来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同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同时,专业围绕bwin必赢唯一官网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坚持培养方案改革与国际接轨,致力于国际型人才培养。专业鼓励学生参加校院的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年均有30余位同学参与各类国际交流项目。
完善实践体系,增强综合能力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积极开展探究性实践教学,设置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人文社会实践、自然科学实践、基本工程实践、综合实践等四类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专业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参加各类SRTP项目、科研竞赛,提升工程素养。
专业积极争取条件,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出校到公司、工厂、研究院所实习的机会。专业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卧龙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台达、卧龙电气杭州研究院、长兴农业科技园等知名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其中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合作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承担学生的认知实习、认识实习、企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培养等。专业还积极推进“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的优秀工程师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保证了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时有较好的指导。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专业每年选拔学生在大四一年赴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省电力公司、东元总合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结合工程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取得了丰硕成果。
推进实验教改,强化教学支撑
实验室作为专业认知、课程教学、课程设计、独立实验、校内实训等教学环节的重要支撑,本专业进行了重点建设,逐年增加了本科教学实验条件建设经费,更新、添置实验室设备,并且建立新实验室。构建了多层次、多功能的探究型实验平台,开发了集主干课程于一体的三大探究性实验平台。创建了“电机系统及控制综合创新实践基地”,提出了以“循序渐进式模块创新、算法综合式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化应用创新”的能力培养路径,成果在中国教育报头版以题目为从“验证”走向“探究”给予关注报道。研制的模块化实验装置及相关技术(含升级)已由相关教仪企业生产,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国内外近1000所大专院校推广使用,受益学生数十万;研制的“DSP电机控制综合实验创新平台”获全国高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优秀成果二等奖;研制的开放实验管理平台成功应用于学校480余个实验室,近五年服务师生人数 63800余人,课程总量2000余门,总实验项目数 9050项,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成果引起高校同行浓厚兴趣,吸引100余所国内高校同行到实验区交流。
通过实验基础条件的改善,加强了基础验证型实验、带启发性质的设计型实验,以及综合性较强的综合性实验,学生得到了多层次能力的锻炼,本科生可以借助开始实验室的平台进行创新性实验,验证创新性思想,也实现了分层教学的愿望。学院每年选拔50名特别优秀的学生参加“爱迪生班”,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和深度学习的课程,并不断根据发展情况修订实施细则和设置课程。
(文 综合服务办)